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资料分享 / 对自闭儿行为教育的几点感受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由大脑、神经以及基因病变引起的发展性障碍。因此有着特殊的行为特点,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的隔离、语言的困难以及行为障碍等。对于孤独症儿童,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星星的孩子”,美丽而孤单地生活在遥远的世界里,好像一切都与他们无关。当我们试图接近他们时,处境通常是两种:不被理睬或被“袭击”。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怪异行为去发泄。例如:他们会抓别人,会用小拳头打人,会咬人,会踢人,会使劲的大喊大叫,或者大声的哭等等。总之他们不会用语言去表达“我想-----”,“我不想----”。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我们做家长和老师的应该如何去改善他们的行为呢?
第一,教他表达。要分析孩子的某种行为的根源,对于那些有发音的孩子来说,如果因为不想做老师分配的任务了,那么叫他去说“我不想---”,记住一定要让他重复2遍以上,以便加深他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场合,慢慢他就会表达了。如果他想做什么事情但是没有被满足,就哭喊攻击,那么,老师首先要他“擦干眼泪,不许哭”,等他停止了那些行为,老师接着教他表达“我想吃---/荡秋千”等等。也就是要求老师或家长在生活的情景中既教孩子表达,又要即时制止那些不良行为的出现。
第二,要学会忽视。就是对于孩子的不妨碍他人的行为要适当地采取不理会的方法。例如,当我们在教孩子做早操时,或者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跳舞时,一位小朋友突然故意的躺下或者跑开了,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忽视他一会,看他会不会自己起来。因为我见过这样一位儿童,因为妈妈随时都辅助和帮助他,结果他就特别喜欢和妈妈开玩笑,故意在别人都很认真的训练时,他突然躺下或跑了,而妈妈每次用好大力气把他拽起或抱起来,每次这时候他很得意。于是我就告诉妈妈,他是故意这样的,忽视他一会,后来再出现这种情况妈妈不理他了,一会他觉得没趣就自己起来做操了。后来也没有了跑和躺下的坏习惯。这就告诉我们家长和老师,在她自己能约束自己的情况下不要给与过多的帮助,让她自己去做,否则会换来负面的影响。
第三,要学会转移。就是当孩子出现不是我们所期待的行为时,我们要主动的帮他转移,转移到我们所期望的行为中去。例如:当我们正在教孩子做一项丢球的运动时,他总是去看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做一些小动作如摸腿,抓耳朵等,那么我们要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去吸引他“--看这,这,这”当他的注意力在你这时,你就说“来,很棒,开始丢球’,接着就辅助他进入你的教学中去。再如,当孩子喜欢串珠而不去运动室做运动时,那么我们也要拿另一项它较喜欢的运动去吸引他,边说边做引开他对珠子的视线。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注意力短暂的,更何况这下特殊儿童,而我们老师或家长的智力远远高于孩子,那么我们为了让孩子有更大的进步,那就是要想方设法的让孩子跟着老师转,而不是你跟着儿童走,否则的话,我们的计划会落空,孩子也不会有多大进步。
第三,要及时强化。尤其是正强化,要经常用。但要用的恰当。尤其是当孩子那些不良的行为停止时,我们要及时地奖励,根据孩子的能力需求,我们给孩子物质上的或精神上的奖励,当然了精神上的奖励或者后的不用奖励,是我们所期望的终目标。
第四,就是坚持原则。我们要求儿童要完成的任务,一旦儿童答应了,老师就要坚持原则去完成。如果儿童不是因为饿了,或者不舒服而是因为不想做而出现的不良行为,那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让她完成。实在因为闹心不干那我们就要辅助完成。切忌在闹心时,就因此放弃,如果这样的话就等于给了孩子不良行为的正强化,让他这种情况会越来越频繁,因为他摸透了大人的心理,我一哭闹就可以不做了。我见到有些家长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此,他们带孩子做训练收获不到理想的结果。而且将常会说“老师怎么一带就能做,我怎么一带他就淘气呢?”原因也就在此。当然了我们给孩子的任务一定不能太难,量太大,要适合孩子的能力,找到孩子的近发展区。
第四,就是要讲明条件。例如,“我们做完了---可以去----”,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让孩子明白。而且也要让孩子有追求的小目标。通过让他们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去满足他们这样才会有动力,而且老师一定要说到做到。
这是我在几年的教学中总结的几点感受,有些内容其实是相通的,希望能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一些帮助。
咨询热线:0577-88663939
校区地址:温州市鹿城区市府路87号2楼
咨询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
抖音号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