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的家庭训练计划(三)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资料分享 / 米歇尔的家庭训练计划(三)

米歇尔的家庭训练计划(三)

发布日期:[2008-01-30]     点击率:

一位美国母亲的记录


1991年1月至3月(第五阶段)


1、【继续“我的”、“你的”接受性语言训练】

2、【寻物练习】

将三种东西中的一种放在房间中的某处,让孩子去找。开始时放在离孩子较近的地方,以便他容易找到,然后逐渐放远。

3、【三图顺序卡练习】

目的:训练孩子叙事的顺序及如何讲故事,同时帮助孩子扩展创造性及自发性语言。

重点:练习理解“首先”、“然后”、“最后”等与顺序有关的概念。

教具:三张按顺序描述一个活动的卡片。

训练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如“一个小孩拿着杯子接水,然后喝水。”注意练习孩子对每张卡片上所描述动作的动词的理解,如:去喝水,正在喝水,喝了水等。当孩子能对每张卡片所描述的动作正确叙述后,要求他在讲述完整的故事时逐步提高句法的正确性和对概念的理解力(这项练习我们持续了数月)。顺序卡可以在教育书店买到(在美国可以买到,在中国如买不到成品,可以自己制作,如,将一个活动拍成若干张照片——编者)。如,Ravensburger公司就曾制作了一套《讲故事》的游戏卡。使用时首先要将几张卡片按逻辑顺序排好,然后围绕这些卡片讲一个故事。如,第一张卡片:小姑娘拿着一个没有吹的气球。第二张卡片:气球被吹起来了。第三张卡片:气球越吹越大。第四张卡片:气球爆了。首先帮助孩子练习将卡片按顺序摆好,然后训练他讲这个故事。当他熟练后逐步撤消辅助。每个故事最好用3-5张卡片说明。

4、【开始表达性语言练习】

问:“刀是什么?”

答:“切东西的工具。”(标准答案)

开始时训练者可以拿着实物提问,待孩子掌握了这个概念,就撤消实物提示,如只提问:“什么是游泳衣?”、“汽车是什么?”

5、【对物体功能的表达性语言】

如问:“你用刀干什么?”标准答案应该是:“我用刀剪纸。”

6、【表述房屋和家具】

我们在训练时,在一块黑板上画上居室的图,有卧室、书房、客厅、浴室和厕所等,并在图上画出一些有特征的家具,如(卧室里有床,书房里有书柜,客厅里有沙发和茶几,浴室里有浴缸等)。要求孩子在不同的房间里找出与其相符合的卡片。

7、【练习口头模仿】

针对那些难发声的字词进行语音模仿练习。

8、【“为什么”、“因为”】

开始时可参考小画书,通过讲道理引导孩子,如:“这只狗为什么要叫?”“因为它看到一只猫。”

9、【练习问答社会交往性的问题】

这类问题一般包括:关于姓名、年龄、兄弟姐妹的姓名,以及“家住哪里?”等问题。

10、【“谁”、“什么”、“哪里”、“干什么”】

11、【开始「比较」练习】

从两个物品比较哪个大,哪个高,哪个短……

12、【继续代词】

练习用“他/她”、“你/我”进行表达。练习“我”时,训练者可以在做一个动作时(如跳跃)时问:“我在干什么?”要求孩子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出:“你在……”;开始时训练者可以小声地提示:“你在……"然后进行换位问答练习。

13、【时间标志练习】

时间标志是指:之后、刚刚、后来、然后、现在、以前等词组,着重练习在讲故事时使用这些词语,以理顺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14、【继续时间周期练习】

15、【复习介词、色彩和冠词】

我在训练中不断给孩子增加在实物与非实物之间进行选择的数目。儿童读物和图画卡片以及游戏将成为主要的课程内容和教材。

16、【开始对复数进行接受性语言训练】

17、【开始“相同”和“不同”的练习】

训练从“相同”开始:将两本相同的书和一本不同的书放在桌子上,说:“ 把两本一样的书给我。”孩子完成指令动作后给予表扬:“很好,你把两本书给我了,它们是一样的。”然后换其它的材料练习。

18、【开始认识数字和子母】

19、【开始进行数字概念的接受性语言训练】

要求孩子从若干个(可以从四个开始)相同的物品中拿出一个/两个/三个,然后逐渐增加物品的总数目。

20、【开始进行“多”和“少”的接受性语言训练】

将某样东西分成数量明显不同的两组,要求孩子:“把多/少的给我“。

21、【回忆过去的事情】

选择两到三个动作,如看妈妈拿叉子,然后将孩子领到另外一个房间里,让他重复刚才看到的动作,再带回教室问他:“刚才你做什么了?”要求孩子回答出来,训练时不必强调句子的时态和语法,关键是他能掌握对发生过的事情的理解和表达。

22、【关于“我的”、“你的”表达性语言练习】

提问:“这是谁的衣服/鞋/帽子……?"要求孩子正确回答。

23、【玩“什么不见了”的游戏】

将三样东西放在桌子上让孩子看,然后让孩子闭上眼睛,训练者拿走其中的一个,待孩子睁开眼后,问他:“什么不见了?”训练他回答。

24、【“轮流坐庄”练习】

即:练习理解“轮到谁了?”、“轮到你了”、“轮到我了”之类的游戏语言,同时练习用它们表达。

25、【扩展“接语”练习】

“接语”练习就是训练者先说出一句话,要求孩子接着说一句与之相关的话。如:训练者:“我看见一只猫,它在叫。”

孩子:“我看见一只猫,它在吃牛奶。”

逐步要求孩子增加新内容,开始时可以提示全句,以后逐渐减少提示(从全句到词组)。

26、【“你在干什么?”的表达性语言练习】

当孩子掌握了“我在干什么”的概念后,开始转移到训练用“你在干什么”进行表达。

27、【开始对常见的现象进行“说理”练习】

如:“为什么这个小姑娘要吃饭?”“因为她饿了”。

“为什么妈妈要看医生?”“因为妈妈生病了”。

“为什么你要睡觉?”

“为什么爸爸要上商店?”等等。

28、【附带说明练习】

训练过程中要避免单一不变的或是不相关的废话。注意变化句子的结构,练习用不同的方式叙述相同的事件。


1991年4月至5月(第六阶段)   


1、【强化代词练习】

(1)“我的/你的”接受性语言练习:玩“摸摸……”游戏(如摸摸你的鼻子,摸摸我的手等)。

(2)“他的/她的”接受性语言练习:将两张一男一女的照片放在桌子上,玩“摸摸他的/她的……”游戏。

(3)当上述概念掌握之后,在游戏中随情景理解“我的”、“你的”、“他的”、“她的”概念。

(4)进行“我的”、“你的”表达性语言练习,如:帮助孩子运用它们表述。

(5)进行“轮流表达”游戏。

2、【答应练习】

训练孩子在听到叫他的名字时,使用“什么事?”应答。

训练孩子理解和使用“嘘—”的手势(将手指放在嘴边)。

3、【“安静”手势练习】

4、【继续进行“相同”与“不同”的练习】

比较两样东西在什么地方不同,在什么地方相同。

5、【同龄人言语适应练习】

训练孩子学习使用与同龄孩子相近的言语或俚语,如:酷(cool)、妙(neat)、哇(wow)等。

6、【“错误”识别练习】

拿一张画错的画给孩子看,问他:“这幅画什么地方画错了/不对?”要求孩子用“……错了/不对)句型回答。

7、【复习介词和图形】

8、【进行“分类”练习】

练习分类时开始要求孩子回答“为什么?”

将三个相同类和一个不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如:三样食品和一个汽车,或三个人和一个动物等,提问:“哪个东西不属于多的一类?为什么?”

9、【开始“如何”“怎样”的理解练习】

10、【练习“象征”性游戏】

社会救助活动:消防队员救火;警察抓小偷;爸爸给小孩子做饭等。

在家里游戏时,使用某一玩具代替某一实际东西,如:用积木代替汽车、飞机、三明治、青蛙、饮料或小船等。要求孩子借助象征性替代品将每样物品表演出来并强调“代替”这个词,以帮助孩子理解它的意义。

11、【继续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帮助孩子练习用“三段式”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即谁-什么地方-做什么(看见什么)。例如:“一次,有个小男孩走进一片森林,他看见一只小狗,把小狗带回了家。”故事讲完后,用“谁到森林里去了?”“他看见什么了?”“然后怎么样了?”等问题来提问。

12、【继续进行数字和字母练习】

13、【三人“聚餐”练习】

三个人(教师、孩子和妈妈)在房间里。

教师:“妈妈早餐做什么吃?”

孩子:“我不知道。”

教师:“不知道就问妈妈,好吗?”

孩子:“妈妈,你早餐做什么吃?”

妈妈:“烤面包和煎鸡蛋。”

在孩子掌握了这个游戏的规则并理解了“做什么吃”这个概念后,逐步增加问题的内容和数量。

14、【对故事情节提问】

在讲故事时开始练习回答“什么时候?”这类问题,并强调“为什么?”、“怎么样?”,如:逐步增加日常活动知识的介绍(一天中的时间、季节、节日名称等等)。

15、【开始进行“请说说关于......”的练习】

用图片、像册或杂志等练习:“给我讲讲这张画好吗?”当孩子开始讲述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再多讲一点好吗?”我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增加我与孩子之间的交谈,在以后的几个月中,这种练习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16、【开始与同龄孩子室内共同游戏练习】

当我们让孩子对与人做游戏发生兴趣后,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机会与同龄孩子共同游戏,这会帮助他学会更多的东西。


1991年6月至8月(第七阶段)


1、【继续画画练习】

2、【继续按时间顺序讲故事】

3、【强化“为什么/因为”练习】

4、【强化故事推理练习】

5、【故事中的五个问题句练习】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训练孩子对以下五个问题的理解和运用:

“谁……?”、“什么……?”、“哪里……?”、“什么时候……?”、“为什么……?”

6、【综合观察能力训练】

继续让同龄儿童与孩子一起玩,制定一个与同龄孩子玩耍的周日程表,同时要指导和协助他们,并鼓励孩子在与同龄儿童玩耍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米歇尔以更快的速度学习新的句子结构,训练因而在更轻松的情况下进行,现在可以说几乎没有了什么训练,只是目光对视仍必须强调。)

7、【角色扮演和时间顺序练习】

继续进行角色扮演和时间顺序训练,其中时间的顺序包括一个事件发生的顺序。

8、【给字词做定义的练习】

开始进行给一些字词下定义的练习,如问:“……是什么意思?”(指某个字或词),让孩子学习做简单的定义。举例:

“今天的天气很闷热。—―什么是闷热呢?”,“闷热的意思是又闷又热。”当孩子掌握了这个概念后,鼓励他提出同类的问题。

9、【泛化练习】

要求孩子能够轻而易举地从一个活动转到另一个活动中去,保持活动的多变性,使孩子逐渐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10、【动词表达练习(不同时态)】

先做各个时态的分别练习,然后揉在一起练。例如:

“你现在在干什么?”

“你刚才在干什么?”

“你要干什么?”

a. 你现在在干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在任何一个活动过程中提出;b.而在提出“你刚才在干什么?”之前,应带孩子到另一个房间做一件特别的事情,然后再带他回到教室里问。c. 在提出“你要干什么?”这个问题时,应先要求孩子做一件事,在他要去做之前拦住他问他。

显然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因为孩子首先要理解每个问题,并能运用它们表达。训练时,训练者开始要能给出全部的句子予以提示,然后逐渐撤消提示。

11、【制作模型】

12、【保持谈话主题练习】

进行通过几次话题转移之后仍能保持谈话主题的训练。练习讲述过去的事情或将来的事情,也可以尝试谈一些现场没有的事物(外面的世界、太空等)。如果孩子需要也可以固定话题。

13、【语法练习】

孤独症儿童在学习语言时,对使用连词有更大的困难,如:“如果”、“然后”、“因此”等,着重练习。

14、【对“如何/怎样”问题句的理解和表达练习】

练习孩子掌握这类疑问词的各种含义和用法,如:“味道怎麽样?”、“你怎麽做那件事?”、“你感觉如何?”、“汽车是怎样动的?”等等。

15、【训练自发地对别人的举动提问】

【举例1】

训练者:“我要去干点儿什么。”

孩子:“什么呢?”

【举例2】

训练者:“喔,不对了。”

孩子:“怎麽了?”

【举例3】

训练者:“喂,你看这个!”(在离孩子较远的地方)

孩子:“什么东西?”(主动走过去问)

【举例4】

训练者一边作出诸如写字、跳跃、瞄准等动作,一边提示孩子主动地问:“你在干什么?”

16、【游戏时主动提要求】

在孩子自由玩耍时,训练他主动向大人表达要求(呼叫大人或用对视的目光)。

17、【继续归类练习】

a.“△和△是一类,△和□是不是一类?”

b.“马戏团里有什么?”“学校/商店/卧室/卫生间里有什么?

18、【猜谜游戏】


1991年9月至12月(第八阶段)


在这一阶段,继续进行观察力、交谈能力、提问技巧、游戏变化、句子结构的扩充等方面的练习;与同龄儿童在室内玩耍,学习学前的数字和字母课程,看图画故事书,玩简单的迷宫和填字游戏,玩角色扮演游戏;还有讲故事、画画。最后所有这些课程都能与同龄儿童一起进行,鼓励他们相互提问,相互交流。在与同龄儿童玩耍的过程中对培养孩子观察学习的能力很有益处。我们可以说孤独症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但要挖掘它们则需要训练者去创造一个有趣的、活跃的活动氛围,以帮助和协调孩子们之间的分享和沟通。在这种环境中,正常的儿童对孤独症孩子的矫正作用很重要。


温州市星乐儿童成长中心

咨询热线:0577-88663939

校区地址:温州市鹿城区市府路87号2楼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