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资料分享 / 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处理对策(二)
一、自闭儿的认知变异所造成的异常行为:
(一)问题行为
1、 不适当的行为:
(a)约70﹪到80﹪的自闭儿是智障(认知变异),所以自闭儿会如同一般智障儿表现不适当的行为,例如公然自慰、玩弄生殖器、拥 抱异性(不分年轻或年老的)、乱摸女生的头发,这一类行为大 都源自于缺乏正确行为技巧所肇致。
其处理对策是教导正向的、合适的功能等值的行为代替问题行为。例如:公然自慰、玩弄生殖器的行为,可以教导他在适当的场所(厕所或卧室)做此动作。有位自闭儿常常对着空中吐痰,极不雅观,也会口水飞回到脸上,弄得脏兮兮。此时可教导他如果要吐痰时对着痰禺吐,或者吐在卫生纸上。
「拥抱异性的行为」通常是喜欢异性的行为表现,此时可以教导「握手」「你很漂亮」「我喜欢你」等功能性等值的沟通行为,来替代「拥抱异性的行为」,称之为功能性沟通训练。
(b)自闭儿的另一类不适当行为是不顺从、不理人。有些自闭儿会听 而不闻、像聋子一样、永远的孤独侠,因此被认为不顺从,其实 是他根本不知道别人叫他,或不知道别人的意思。此外,他们常常被指控干扰别人、中途闯入他人活动。自闭儿常会在教室内不听师长的命令,我行我素,随意走动,活蹦乱跳,大吼大叫,干扰上课。下课时,也不知同学间的游戏规则,而随意闯入、干扰、破坏别人的游戏。
此二种问题行为的原因大多是由于不理解环境的要求所致。自闭儿由于认知缺陷,在解释掌握人际互动的各种讯息有困难,他既不理解别人的话,也不知道他人对他的要求期待,因此常不能顺从别人的指令, 遵循生活上必须遵守的常规或干扰别人。
此外,自闭儿对别人的情绪认知困难,也不善于表达其情绪,同时缺乏观点取替(perspective taking)的能力(认知变异),他们不理解别人的内心情感、需求、看法,所以难以调整自己的作法,以迎合、取悦别人,甚至他们根本不关心别人,所以常常表现不合作的行为。
针对不适当的行为的处理对策:
(1)利用社会故事教学(social story)法(黄金源,民 91 年)及视觉 讯息教导生活常规。一般人大都用内在语言﹙inner language﹚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自闭儿因语言能力薄弱,很难用内在的语言来管理行为,因此,可利用社会故事教学法有助于自闭儿内在语言自 我管理能力的建立。有关社会故事教学法请参阅笔者所编着「社 会故事-自闭儿的教学法」一书。
(2)自闭儿比较喜欢相对长久存在的视觉讯息(认知变异)。因为口 语、手势、姿势、面部表情等讯息,持续时间短暂,且需立即处 理,自闭儿相对地难于捕捉及处理这些讯息。呈现视觉线索(visual cue)可以帮助自闭儿知道日常生活常规的步骤,或特殊状况的反 应方式,注意并处理生活中的转变,接受改变、遵守生活进程。
因此对于自闭儿不合作的行为,应用视觉讯息来教导及规范其行为。日常生活顺序,如早上起床后,先穿衣、再折棉被,然后刷牙、洗脸等,均应以图画来作提示。甚至做某件事的先后顺序,均可以图画指导,让自闭儿依图行事。在学校里也可用同样的方法,来规范自闭儿的生活。如老师可以在教室里的墙壁上,将当日生活进程用图标或文字公告,然后指导自闭儿依此进程做活动。这种作法类似正常人运用记事本、烹调手册、行事历、及活 动进程表来规范其行为相似。下面有许多例子可供参考:
(a)在幼儿园里,有些自闭儿会推倒一大锅的点心。此时,可在点心锅前,置一牌子。在牌子上面画一双手推锅子,并在其上画一个「 ×」。然后用此牌子反复教自闭儿:「不可以推锅 子!」。
(b)有一幼儿园园长提及:一位自闭儿每天到学园来,从不到教室上课,只是「不断地开门、关门」〈问题行为〉。笔者便是指导老师们用生活进程图示,修正此行为。明显地,当自闭儿知道每日生活流程时,老师便容易用此生活流程,指导他进行活动。如此一来,「不断地开门、关门」的问题行为,便 会被正常活动所取代。
(c)有位学生每天到学校都只是固定坐在讲台上,不肯到自己的座位上。其实这也是不知学校生活进程所致,如果将学校生活结构化并辅以视觉线索协助将可导正其行为。
(d)有位家长提及他的自闭儿兴奋的时候,在公共场所乱跳并大叫。他觉得很羞耻尴尬。笔者教他用图示法,用一张图表示:高兴时不可以乱跳、乱叫,而是要拍拍手。
(e)青春期的自闭儿常常有在公开场所表现自慰行为。要消除这种自慰行为,一样可以用图卡教导他在哪些场合可以做,哪些场合不可以做。
(f)常见自闭儿在别人玩推积木时,推倒积木,这不表示他有破坏的冲动,而是他不知道游戏规则。处理的方式是教导他游戏规则及参与游戏的方法。
2、同一性行为
(1)可能起因于认知能力低所肇致一种技巧缺陷。观察自闭儿玩玩具的时候,常常适用同一形式玩各种玩具。例如自闭儿常常会将各式各样的玩具排成一排,甚至将人当作玩具,要求一群人坐成一排。又如另一个自闭儿不管任何玩具到他手上,都是「丢掉」这种玩法。表现这种游戏方法的自闭儿,代表其游戏能力发展阶段只到达操弄阶段。他们尚未发展出功能性游戏及想象性游戏的阶段。这种同一性行为应属于缺乏高阶层游戏的技巧缺陷所肇致。
(2)同一性行为也可以用作排除太多刺激的手段。笔者曾提出刺激与认知能力相配理论。这个理论的主要意义是:人类的认知能力需与外界的刺激保持平衡状态。当外界的刺激过高时,人类会主动减少刺激,以减轻心理负担;相反地,若刺激水平不足时,则主动寻找刺激。譬如资赋优异的儿童具有丰富的创造性、思考能力,所以他们比较喜欢富挑战性及新奇的活动。相反地,智障儿童由于认知能力不足,所以较喜欢简单、重复性、少变化的活动。因为生活上的变化会造成他们的恐惧。
自闭儿的分离的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较差(认知变异),他们很难处理纷至沓来的信息,所以用固执地注意某些刺激,以排除过多的感觉负担。自闭儿的同一性行为是由此心理背景形成。大多数的自闭儿属于智障儿童,所以他们会用重复的刻板行为来排除纷至沓来的刺激,他们常常坚持特定形式的生活常规,使生活容易掌控。但是如果生活太过空白,他们又会用同一性行为做为自我刺激。
安全、方便,免于恐惧是另一种心理诉求:同一性使人感觉安全较少挑战性。用同一品牌的化妆品心里比较有安全感,因为他不会造成意外的脸部伤害;每天穿同样的衣服,便不用考虑穿哪样的衣服比较合适。对自闭症患者、智能障碍者而言,同样的生活方式较具安全感,「改 变」意味着不可预知及控制,安全性降低。
(3)同一性行为也可能是一种心理的「认定」或「表述」。认知功能较高的亚斯格症儿童常常有坚持把东西排整齐的强烈要求。这应该 是一种心理的「认定」。临床上有若干案例:例如一位高功能的自闭儿他并无同一性行为,但是对枕头上的图案如兔子的耳朵应摆那个方位,则是十分坚持。不论母亲怎么帮 他摆过,他还是会摆回原来的方位。这也是他心理上认定:这样的 摆位才是正确的。
又如一个6岁的自闭儿,经常将食指与拇指并拢置于右眼前,然后迅速滑至左眼,并迅速重复此动作。乍看之下像似自我刺激,也是同一性行为。详细询问该生方知:该动作是要表达搭火车经过 山洞时,他的眼前的感觉。所以说同一性行为也可能「表述」某种 认知。
有位老师用菱形来表示龟壳上的斑纹,一位自闭儿立即表示那不是乌龟!因为乌龟上的斑纹是六角形。这也是心里的认定所肇致。
咨询热线:0577-88663939
校区地址:温州市鹿城区市府路87号2楼
咨询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
抖音号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