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代币制在教学中的使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疗育方法 / 浅谈代币制在教学中的使用

浅谈代币制在教学中的使用

发布日期:[2011-09-01]     点击率:

对ABA有了解的人对于“强化”或是“代币制”这两个词肯定不会感到陌生,可能有一部分人在教自闭症的孩子时还用过这种强化方式。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也正是这个方式,尽管有很多人知道它但我还是要在这里重新说明一下。

强化,是ABA中核心的元素。代币制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它的基本操作主要是以代币为条件强化物,当代币积累到一定数目,就可以交换实际强化物,通过强化来调整被试的行为。所谓代币,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强化物,如筹码、积分、记分卡、宝宝贴等。代币还不是直接可以用于满足某种生理、心理需要的强化物。代币的选择,需要根据技术条件、使用环境、被强化者的心理需要来确定,好做到快捷、有趣味。具体操作如下:

1、确定行为塑造的总体目标,包括需要强化的适应性行为、需要矫正的不良行为;

2、确定代币;

3、建立行为--代币的交换体系,确定每一种行为或成果可以获得的代币量;

4、确定强化物;

5、建立代币--强化物交换体系,确定兑换每一种强化物所需的代币量。

我们以昊昊为例,昊昊是个6岁的自闭症孩子,喜欢看书并且有一定语言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能认识一些常见的汉字。在近一段时间里,他和妈妈一起学习时总是很烦躁,有时还大发脾气,如:踢桌子,可能还打妈妈。

根据上面所描述的情况:

首先确定对昊昊行为塑造的总体目标为:能安静上课10分钟。其中,我们应强化孩子安静配合的完成指令时的行为,从而减少孩子不良行为的目的。

第二,我用“星” 作为代币。

第三,建立行为。根据昊昊的理解能力和配合情况,我选择的课题是两步指令。只要孩子每个回合能安静的、没有干扰行为的情况下完成就会奖励他一颗 “星” 。

第四,因为昊昊喜欢看书,所以把故事书作为他的强化物。

第五,视觉展示强化物交换体系,如下图:

根据昊昊的情况我在上课时运用了代币法,下面是我运用代币法的过程:

指令1

指令2

指令3

得3颗 看书

具体操作:

第一步,把这个表格展示给孩子并让孩子读了上面的文字;

第二步,当孩子完成一个课题时在相应的数字后面画一颗 ,这个操作过程主要是让孩子理解代币的形式(注意选择的课题是孩子容易完成的);

第三步,3 画完后提醒孩子看第一步表格中的提示文字,然后兑现承诺。

在操作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步。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象征性的强化物时从不观察孩子的反映,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给。用代币制的目的首先就是让孩子把自己的行为反映与象征性的强化物联系起来,所以在给象征性强化物时一定要让孩子关注家长的动作,可能是观察孩子在几个回合之后,当孩子完成了一个期望行为时会不会主动去看象征性强化物。例子中,昊昊在完成第二轮之后就开始关注象征性强化物了,可能有时他会要求自己给自己画 (每完成一个行为是老师在表格中画) 。

另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环节就是第三步了,一定是在强调了承诺之后再出现强化物,这样孩子才能把象征性强化物的量与强化物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昊昊在反复操作6次之后,当画上第三颗 的时候就会主动说:“我要看书”。

在我与家长座谈时了解到,很多家长不习惯用代币制。因为他们觉得与直接给强化物相比较,代币制有点麻烦。但在昊昊妈坚持用代币制3天之后反映孩子在上课时的情绪平稳了很多,不良行为也减少了70%。她总结:代币制除了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目标之外,对于家长而言,自己也明确了在上课时的强化计划,从而使孩子和自己都在计划中进行。

代币制是运用代币对个体行为进行强化的一套行为改变系统,而我在这里只是总结我在教学中的而一些经验。当然,任何的方法都不会只有优点,在今后的文章中我会再具体跟大家分享我在教学过程中关于代币制的应用经验。

*强化:强化是DTT操作中(关于DTT的介绍请参看“星星雨”编辑印刷的《ABA与孤独症》第56页)的第三个步骤,也是成为是一个DTT回合的“结果”:它是针对孩子的反应而预设的反应。如果孩子的反应是正确的,则预设的结果就是给予强化;如果孩子的反应是错误的,则预设的结果就不给予强化(即不正确反映被忽视)。

关于更多强化的信息可参看“星星雨”编辑印刷的《ABA与孤独症》第83页)。

上一条:家长支持的作用
下一条:训练疗法简介
温州市星乐儿童成长中心

咨询热线:0577-88663939

校区地址:温州市鹿城区市府路87号2楼

在线留言